在社會的框架下,大部分人都會在短時間內選擇被認為是「人生成就」的工作,而忽視自己的興趣。例如即使對醫科沒有興趣,鑑於醫生的職業光環及薪金而選擇該科,(無意冒犯,也有學生對病理、解剖有濃厚興趣才選擇的),他們鮮有假想未來40年要過醫生病人的生活,會喜歡這種生活嗎?如果不喜歡,又能夠忍受多久呢?
如果把人生視為MVP,該如何測試自己是否對醫科有興趣呢?有些人選擇到相關的單位實習一段時間,以測試自己的真誠度及忍耐度。例如有一個學生的志願是當牙醫,完成牙醫學業後,他沒有急著找牙醫的工作,而是找了一份牙醫的實習,做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自己不想常常看著客人的口腔和血液,轉行後現在成為營養師。
相反,在做一些小決定時,我們常常會深思熟慮。例如:在買衣服前,會先拿好幾件同款的不同尺碼,以免買到不合身的衣服;買攪拌機前,先搜集網上評價。從現實面來看,很多時選擇小產品所花的時間,比起決定人生走向的時間還要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