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10改變你生命的決策工具》讀後心得 | 減少後悔的決定

我們在人生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同時也要作出不同的決策。平日飾演公司秘書,週末飾演流浪狗義工,二十四小時飾演妻子、兩個小孩之母和女兒(以上只是打個比喻,沒有導演相中Rhythmoi 演這個角色)。在角色中順暢轉換當然好,但若果面對兩難時,該如何抉擇呢?這是一本我十級推薦的書(我愛死這本書了!)。作者10.10.10的法則,教導我們作出最貼近內心聲音的決定。

10.10.10改變你生命的決策工具
10.10.10改變你生命的決策工具 | Suzy Welch
Table of Content

作者Suzy Welch 是知名新聞工作者、作家及演講家。她曾擔任《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發表關於領導、組織行為及管理的文章。另外,她的工作範疇也包括了《歐普拉雜誌》的「工作及生活專欄」的作家及波士頓巴布森學院「女性領導力中心」的演講者等,亦同時是一位在職媽媽。作者工作同時兼顧家庭,從多元的工作範疇及多重角色下(新聞工作者、作家、演講家、母親、妻子等),萌生出10.10.10的決策工具,幫助她作出抉擇。

picture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com
picture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com

這本書容易入口,文字簡單直白,內容家常不離地,有時候甚至會產生讀者共鳴。作者首先分享日常生活,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也讓讀者了解作者的多重身份,包括:婚姻、生活和工作狀況,因而帶出如何在忙亂的生活中,運用小工具讓自己的思路保持清晰。

1. 什麼是10.10.10

一般可理解為10分鐘、10個月、10年,在兩難取捨時,該作出何種抉擇: 10分鐘後會如何?10個月後又如何?那麼10年後會後悔這個決定嗎?10.10.10也不一定要理解為以上的時間點,第一個10可以理解為當下,第二個10代表「可見的未來」,第三個10代表很久之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但目前無法肯定的結果。

我比較喜歡用第一種方法理解10.10.10,數字總是帶來一種貼身和警醒的感覺,讓人確切思考確實時間點會發生的狀況而作出抉擇。下列舉出兩個例子:

例子一:每個週末我該去做瑜伽還是跟朋友享受下午茶的慵懶時光。

取捨圖
取捨圖 by Rhythmoi

2. 取捨之道

每欄的「獲得」和「捨棄」是我從作者10.10.10的工具中延伸出來的,使之更具體的方法。在列出「獲得」和「捨棄」時,更清楚自己的選擇到底能獲得什麼,同時又犧牲了什麼。凡事沒有絕對的好壞,不是說我選擇了跟朋友享受下午茶時光,就是不理自己的健康;或是選擇了做瑜伽,減少聯誼的時間就是自私。我認為在許可的情況下,兩個選擇都可以作出輕微調整,不就可以兩者兼得了嗎?瑜珈時間改為週五,週末跟朋友享受下午茶時光。如果想要更多私人空間,可以跟朋友商量隔週才出席週末的下午茶聚會,那不是三者兼得了嗎(健康、自己的時間、與朋友聚會)?或許有人會提出,如果兩者都不能兼得又如何是好?

picture by piret-ilver on unsplash.com
picture by piret-ilver on unsplash.com

例子二:面對A公司和B公司伸出橄欖枝,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取捨圖
取捨圖 by Rhythmoi

3. 凡事沒有絕對的對錯

不論選擇那間公司,請記緊凡事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選擇了B公司就不要可惜薪金少了,而是要珍惜生活中的平衡狀態,與家人、朋友和自己的相處時間。選擇A公司,也不要哭哭啼啼,感覺自己快被壓力打垮了,或是昨天去不了孩子的親子活動。因為你選擇了高薪,讓家人過高品質的生活,也選擇了挑戰自我極限。因此,請記緊凡事沒有百分百的對與錯,假如情況許可的話,盡力把犧牲減至最少就可以了。既然選擇了,就一步一腳印地走下去吧!

Welch的10.10.10攻略真的很管用。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這個概念,每次做抉擇時,都是只想着非常近的牽動後果。幸好接觸到這個小工具後,讓我透過「獲得」及「捨棄」更具體地模擬出每個時間點的結果,從而作出抉擇,並幫助自己創造想要的生活。

大家也有抉擇的煩惱嗎?快來試試這個方法吧!

書本資料

✎ 書名| 10.10.10 : 改變你生命的決策工具 = 10-10-10 : a life-transforming idea
✎ 作者Suzy Welch 蘇西.威爾許
✎ 譯者| 姜雪影譯
✎ 出版|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Share it 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