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 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心得 | 發現樂趣、創造樂趣、享受樂趣 (上)

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形容心流是當人有意地將心智能力或身體發揮到極限,全神貫注於充滿創意與樂趣的事上,達至渾然忘我的境界。正處於心流的人,皮質活化程度下降,使大腦產生輕鬆的感覺。這種境界過後可提升個人整體的複雜性。如何達到心流的境界呢?書中強調心流是可以訓練的。換言之,我們可以透過改造及訓練對事物的掌控感,達至心流境界。

Flow :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心流 : 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 |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Table of Content

心流是一種意識上有秩序和和諧的心理狀態,當事人只單純地想做一件事,未有其他企圖。以下幾種情況更容易達至心流狀態。

1.自得其樂的人擅長感受心流 —— 擁有持續投入的能力

自得其樂的人在事物中發掘樂趣,著力點不在自己的表現,也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們為自己設立目標,同時發展技能及持續投入專注力,放下自我意識,並感受當下。書中提及一位熱愛攀岩的物理學博士,他表示攀岩時彷彿只能記得過去30秒和想到未來5秒的事,極度專注於樂趣之中。以我為例,我是俄羅斯方塊的頭號擁躉,考試時期溫習到很疲累時,總會於下一個溫書時段的間隔中玩俄羅斯方塊。這個遊戲是整齊地整理從天而降的方塊,以消滅方塊的行數。遊戲會越來愈快,根本沒有半點空閒想起溫書的悶冗,因此能夠好好放鬆心情。

美國哲學家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我們一直想著未來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到頭來,卻像沒有真正活過一樣。」

2.擅長發展心流感官

心流感官是透過眼耳口鼻來「看嗅嚐聞」樂趣,這種技能是可以訓練的。首先需要紀律的配合,時常運用感官(可多留意以前一直忽略的感官)以培養拓展能力,並加以探索。多運用感官可把自己拉回當下,心存感激做眼前的事,就可以大大提升生活品質。例如到樂園感受奇妙之旅,置身於奇幻動聽的音樂和氛圍之中比只是聽看卡通更能感受到奇妙的感覺。開啟五官及置身其中,融入奇幻氛圍並發掘樂趣,更容易達到心流。

心流
photo by Maksym Tymchyk on unsplash.com

3. 接受孤獨的人

alone
photo by warren-wong on unsplash.com

有的人忍受不了孤獨,孤獨像是薄薄的冰氣,瀰漫在身體甚至心的周圍,總覺得空虛、難以與人取得連繫。而能獨處的人,環境不能影響他的內在思緒,就算獨處也可以悠然自得地安排事項、擬定目標。書中舉了一個在殖民時期一個人生活的英國人。他雖生活在「孤獨的」環境,可是他在每天的農務及生活間建立一套秩序。在變化多端的每一天都能夠握有掌控感,一點都不沈悶。

4.工作比休閒活動更容易產生心流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大部分的你也不會認同吧?每天上班至少八小時,而且有時要加班,來回通勤以小時計;還有上班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麻煩同事、開不完的會議……有時真的會懷疑自己到底這麼辛苦為了什麼?對吧?

現代多數的悠閒活動是看手機,因為手機很方便,裏頭彷彿有個大世界。書中以看電視為例,看電視的人比在職場上的人能獲得心流的機率低四倍。這是因為對於視頻,通常我們只有接受的份兒,*看著視像中的人活蹦或跳,飾演各種各樣的劇情,或*看著他們的旅遊視頻去「放眼」世界,我們卻不付諸行動。相反,工作卻需要一個人的專注度及隨時迎接挑戰,付出對應的技術水平,透過在過程中不斷消除難題以達到掌控感與滿足感。發揮技能所達到的心流體驗使人成長,但被動式的娛樂卻難以帶來同樣效果。

4a.現代工作和悠閒之間間隔越來越大

現代的工作現象是工作與悠閒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普遍人對於工作充滿怨言,心流感覺都不足彌補工作上的倦勞,似乎工作就是被榨乾的一個過程。每天就算多不願意,都要從床上爬起來,洗涮搭襯一番,速吃早餐,趕車到公司,工作,加班,下班,通勤,買外賣,到家,刷視頻、上網買東西,半夜一點,洗澡,上床睡覺,起床……週而復始。繁忙的工作過後,多數人都不會再進行複雜的悠閒活動,大多選擇簡單和容易的。普遍人認為工作帶來無盡的疲累及無奈,而悠閒雖然能得到放鬆,卻少有挑戰或複雜性。

有些人的工作與娛樂卻能融為一體。比如在書中一個焊接工人在做著旁人覺得辛苦、重複性的工作時,他卻能自主把工作提升到複雜性活動。就如第一點提到在工作中發掘樂趣,環顧四周、發現機會、專注在活動上,在活動上全情投入,失去自我再重塑複雜性的自我,打造一個進步又更強大的自己。

你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樂趣了嗎?

work sad
photo by andrew-neel an unsplash.com

 一句古老的意大利語:
「工作可以使人變得尊貴,也可以把人變成禽獸。」

難以產生心流的人

1.意識失序

1a.什麼是意識

意識具有自主力,讓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行事。不管外在環境如何,只要有意識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看法,引導意識的方向,就可使自己變得悲傷或快樂。意識的活動包括一切感知、心思及意念。

讓我們分心的事會導致意識失序:痛苦、害怕、憤怒、恐慌或嫉妒。部分注意力被挪去「分憂」,難以產生心流。例如一個畫畫能產生心流的人,剛剛分手時,硬要他拿起畫筆專心畫畫,不閃起過去回憶,應該很難吧?

2.思覺失調症患者

思覺失調症患者難以體驗心流。心理醫生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有一種快感缺乏的症狀,因不能掌控精神力量,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也會注意到在環境中各種不相關的刺激。

Screenshot 2023 01 26 at 4.46.54 PM
picture by anna-shvets on pexels.com

3.自我意識過強或自我中心的人

自我意識過強(例如是個性害羞的人),時常擔心自己的表現、給人的印象、行為舉止是否得宜等,把注意力花在各種擔心上,也難以產生心流體驗。自我中心的人注意力過度僵化,難以體驗過程中的樂趣,致難以提升個人複雜性。

以上整理了心流會引致人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能夠自得其樂、留意並發展心流感官及不懼怕孤獨的人較容易達到心流。書中也提出了工作比起悠閒更能達到心流境界。另外,意識失序及自我意識過強或自我中心的人由於把注意力多花在其他人生上,或過於放在自己身上,而難以達到心流。由於文章過長,因此如何能產生心流的方法,請參考這裡。

書本資料

✎ 書名| 心流 : 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 = Flow :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 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 譯者| 張瓊懿譯

✎ 出版| 行路

Share it 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