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的聲音》讀後心得 | 一位美國醫生在澳洲沙漠的心靈之旅

這是一本非常輕鬆的讀物,卻又帶出令人反思的深遠議題,非常值得一看的書籍!作者用第一身深入探索原住民的生活習慣,以幽默的文筆敘述了在路途上的種種。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的文字逗笑,非常欽佩作者在傳達故事的同時,活靈活現地呈現了當時滑稽好笑的情形。另外,盛讚翻譯者李永平先生文字功力深厚,行文流暢,閱讀的時候就像是一口氣喝下一杯清澈恬涼的清水,沒有雜質,無需來回反芻。

曠野的聲音
曠野的聲音 | 瑪洛.摩根
Table of Content

作者的工作是幫助居住於城市的澳洲原住民尋找人生目標及建立經濟基礎。原住民向作者發出邀請,以答謝作者對原住民的貢獻。作者接受邀請後,穿著一身正經套裝及高跟鞋,一邊在機場等待邀請方的司機,一邊猜想接下來這頓飯的內容。未幾,邀請方司機到達機場,並載她前往目的地。經過多個小時的車程,終於在深山裡頭停下。作者本想著的一頓飯時間,卻成了三個滿月(三個月)的時間。原住民邀請作者一起徒步曠野,以了解原住民的生活。作者在與原住民的相處中,深深地體會到當中的價值(以下列出數項,詳細請參閱書籍)。

1. 尊重萬物,學會珍惜及延續資源

澳洲原住民尊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他們相信每件東西都有它們的價值和緣由。他們活在當下及時常感恩,每天早上都會跟自己、朋友、全世界及主宰說一聲「謝謝」,並感謝即將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動物及植物成為食物。感恩睡眠恢復活力、清水緩解乾渴、食物餵飽肚皮。感恩的同時,他們也珍惜及注重延續資源。例如從石縫中取水時,要如何走近水源,才不會被人類的氣味污染,或驚嚇到動物。他們認為動物跟人一樣,擁有相同的權利。這些心態下,原住民鮮有罹患潰瘍、高血壓等疾病。

物盡其用的例子:有次原住民捕捉了鳥類作晚餐。晚餐後,婦女收集七彩繽紛的羽毛,製作髮帶、胸衣及衛生棉。把鳥腦髓曬乾備用,加上草藥或油,待在製造皮革時使用。不能吃和用的部分,則丟在外邊餵成天跟隨他們的野狗。

2. 存在的價值

他們認為人對事物的情感反應,才真正決定他的存在價值。例如把食物分給有需要的人,對象和人數並不重要,而是這個行為帶來的內心感受。書中分享了原住民的觀點:「所有人都是」,暫時來訪這個世界而已。所有「靈」都是永恆存在,和其他人的邂逅都是經驗,而所有經驗都是永恆的聯繫。」他們會給予每個經驗完美的結局,因為「學不會的事情」會在生命中重複出現,直到覺悟為止。所以人們應該學會覺察並有智慧地面對生命中的事情,才不至於在類似的事情上糾纏,並擁有完美的結局。

kym mackinnon a0wxZkzM9eE unsplash 1
photo by kym mackinnon on unsplash.com

3. 生病的啟發​

helena lopes PGnqT0rXWLs unsplash e1666789002262
photo by helena-lopes on unsplash.com

澳洲原住民認為身體出現毛病必有其因。生病致使身體運作緩慢,才能讓我們有機會看看周遭的環境,找出需要治療的傷口。例如:不健康的人際關係、偏離的價值觀、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原因等等。還記得有一段時間,我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向前衝」,並做好起跑的動作,但此時卻狠狠地病了一番。那時不住地問自己為什麼要在「關鍵」的時間生病,拖慢了預想的進度。生病同時讓我慢下來反思自己的問題,發現自己太心急地希望在短時間內有成果。而這種一股腦胡亂衝的狀態,卻耗損了不少能量。那次病後慢慢調整方向和給予耐性,才穩步向前。書中有一句讓我特別深刻的話:人類似乎太忙著過日子,以致不能成為真正的「人」。

4. 什麼才算是禮物?

這部落認為禮物是給予人真正需要的東西,如果那是你渴望得到的,那不是真正的禮物。禮物送出後,就屬接收者所有。接受禮物的人有權使用它、破壞它、甚至丟棄它。這讓我反思很多,每逢到了送禮物的節慶日,我總是買我想要的東西作為交換禮物,總覺得別人一定都會想要。有一次我發現送人不到半年的東西給對方丟了,心裡很不是滋味。幸好這本書讓我釋懷不少,一是我送的禮物著實沒有想到別人的需要,二是禮物的處置在送完的那一刻以後已經與我無關了。 

5. 遊戲的真正意義

原住民認為遊戲不應分勝負,只是純粹為了好玩。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都市人的遊戲要分出勝負,讓輸家承受失敗的折磨。這讓我忽發奇想,如果我們擺脫競爭的心態,抱持一種好玩的心態去建構生活,生活會不會更有樂趣?記得薩古魯曾經說過:最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就是玩樂。這種心態讓心靈更遼闊,明瞭挫折只是過程,而達到目標的方法還有千千萬萬種,不妨嘗試其他方法,甚至是好玩大膽的方法,讓我們的生命充滿火花! 

6. 感恩的心

作者一些關於感恩的經歷,讓我份外深刻。她打從心底裡感激有學習其他民族生活方式的機會。有天晚上,她蓋上眼睛,心裡默默向上天說了聲「謝謝」。 其後,她聽到營地最遠的一端,有人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每一個人也陸續重複。最後,一個懂英語的原住民接到這句話,他轉身對作者說:「不必客氣,今天是個好日子。」 萬萬沒有想到原住民會回應她對蒼天的感謝之情,讓我非常震撼。還有一次,作者的雙腳在曠野中已經走到佈滿傷口。原住民向她的腳道歉,同時感激它們在路途上的付出,希望它們早日康復。

減少腦袋的負荷
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com

7. 尊重不瞭解和不贊同的價值觀念,並明白背後原因

作者在沙漠旅途中,能洗澡的機會微乎其微。由於身體積累了不少污垢,很多蒼蠅總是登門拜訪,作者感到非常厭惡。族人對她說,其實蒼蠅在清理你皮膚的污垢,包括耳朵和鼻孔。他們說:「如果我們把所有覺得討厭的東西全都清除掉,而不去瞭解它們,人類就活不下去了。」

8. 從觀察他人看見自己的優缺點

這群原住民圍圈坐時,會觀察其他人,尤其是坐在對面的那位。你在他身上看到的優點,其實你也有,只是未完全發揮。而對方身上的一些行為或表情是你不喜歡的,其實也是你要改善的缺點。他們認為,若要改變自己,就必須依賴自己的力量,每個人也有能力改善個性上的任何缺點。 

這是一本非常大推的書籍,裡面涉及了很多心靈層面的分享。如果試著去了解並實行原住民的想法,我相信我們的心胸會更廣闊,更能活在當下。這本書伴著我釋放很多多巴胺,例如形容作者第一天到達原居民據點,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物品被燒的畫面;或是作者完成沙漠徒步之旅後,她在城市裡遇見的第一個人,捏住鼻孔「迎接」她的情形。作者以第一身的角度,帶領讀者橫過沙漠,並讓讀者一同經歷途中的種種,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心靈書籍。

書本資料

✎ 書名| 曠野的聲音

✎ 作者| 瑪洛.摩根 Marlo Morgan

✎ 譯者| 李永平

✎ 出版| 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Share it 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